華德福家長分享
為什麼要一直堅持讓小孩接受華德福教育?

看到訊息時,我在刷新課室的牆。還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就安心把眼前的事先做好。
哥哥12歲,他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按照自己的模樣長大的小孩了,雖然中間也少不了我們這些庸俗大人的荼毒,但我認為相對來說,荼毒的程度算是比較小。從他出生開始,我就意識到,我希望用我微薄之力,在他的童年時代,保護他安全地,放心地做一個小孩。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小鎮度過的,學校從來不是佔據我全部生活的東西,我的記憶裏,有大把大把的空白時間,夏天的熱並不燥,有清涼的地下水和媽媽的手造酸梅湯。週末的午後懶洋洋地躺在爸爸種滿各種植物的天台上看雲的千變萬化,經常因為看到太猙獰的怪物而起一身雞皮疙瘩。放學後的時間,我總是在玩沙,也不知道為什麼門口總是有一座小小沙山,可能是大家都在忙著蓋房子吧,我就坐在沙堆裏,沒有任何工具,也不需要玩伴,一雙手,一堆沙,經常到了吃飯時間都不想離開。
秋天的到來首先是從氣息開始,到今天偶爾還會有那麽一兩天,空氣中依然有那種讓人秒回童年的,熟悉的氣息。這個季節我們結伴騎腳踏車去郊遊,一出小鎮就是連綿的山脈,丟了車爬上山去,下來時直接用滑的。接下來天亮的時間開始變晚,上學時,走在路上,清冽的風吹得臉微痛,這個季節是打邊爐的季節,時不時地,媽媽會拿出啞銀色的爐子,中間點火,邊沿一圈用來涮涮涮,爐子很小,所以每次都只能吃到一點點。後來我們有了各種不同的新款爐,但確實是那一個啞銀色爐子涮出來的食物,最是好吃。再之後是熱熱鬧鬧的過年,有新衣,壓歲錢,大盤大盤的菜,很多客人和此起彼伏的炮仗聲。年後,新學期很快到來,要回學校大掃除了。初春濕潤的空氣中瀰漫的粉塵味,和那些嬉笑聲,現在閉上眼就可以身臨其境。我小時候在學校學過些什麼,可能九成都不記得了,但我記得我好好生活過,不自覺地但是很細微地去體味過四季。
為什麼選擇華德福教育?一開始只是想為孩子尋找與自己理念更貼合的教育,因為自己的心念相應,便因緣巧合進入其中吧,華德福的教育理念自然是很人性化,尊重每個人每個階段的特性,細緻地照顧到每個時間段的需要。但任何的教育能不能對一個人有適度的輔助,最後還是要看那些在實踐的人。
從我第一次帶著老大進入華德福幼稚園那粉嫩夢幻的課室,那種新鮮的,美的,溫柔的氛圍,到我自己也進入其中,參加師訓,閱讀相關書籍,也短暫地投入地做了一段幼稚園老師。從老大小學階段開始的各種不確定性,各種變動和挫敗,從興致勃勃到無力沮喪。從滿懷期待,到安然接受不完美,繼續前行。到底華德福有沒有必要,到現在我也無法下什麼定論。但老二也就是妹妹現在9歲了,她也算得上是一個沒有經過什麼人工修剪,自然成長的小孩,她純真,自信,有想法有創意有行動力,樂於分享,樂於助人,眼裏有光。這也許算得上一點佐證吧。如果說期望,那我期望的是我的小孩至少可以有時間可以去生活,有時間去玩耍,去思考,去無所事事也不感到不安,也少一點約定俗成的“可以”和“不可以”,在我幾十年的粗淺認識中,能讓我覺得‘來過’的,並不是拿過多少個100分,獲過什麼獎,上過多少次臺。因此在他們還沒有成長到能獨立做決定的之前,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以我自己的認知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環境。華德福教育,為我的這種想法提供了一個安身之所。
我與趙老師相識也有數年,尤其近兩年疫情之下,多了很多相處的機會。趙老師心地善良,生活簡單,心思也單純,以教書育人為一生追求,始終如一。只要能和孩子一起,分享她的人生經驗,她可以作出很多妥協,有太多的不計較。趙老師一直在學習,總是保持著童心和好奇心,對小孩非常有耐心,並且總能按照小孩的狀態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能遇上趙老師,是緣分也是好運氣。
這幾年各種因素加在一起,香港的環境如此動盪紛亂,處處有各種魔幻場景。幸得趙老師和周老師與我們一起,在這村屋中,築起這一方安隅,讓幾個小孩,可以繼續快樂生活,輕鬆學習。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想法和需要,為何不一起來把這個小小世界延續下去呢?




